经济技术开发区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9月。199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8年被科技部命名为全国首家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基地”。2013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国家级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六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3月13日上午,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国家级开发区。2012年.开发区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2亿元,增长1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7亿元,增长2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4亿元,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7亿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7209元,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74元,增长13.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4亿元,增长18%。
此外,至目前,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内辖工业企业2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检验平台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市级技术中心21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个。

濮阳工业园区

河南濮阳工业园区位于濮阳市东20公里处。园区原名称为濮阳市工贸示范区,于2006年5月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核通过,2007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河南濮阳工业园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加快园区建设发展速度,2007年9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中国石化天然气处理厂三气厂位于该园区。园区发展定位明晰,开发潜力巨大。园区将强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一区多园战略、生态经济战略”,高标准、高规格建设集“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工业园区。园区采取“组团式"和“一区多园”模式进行总体规划。按照“功能分区、产业集聚”的原则,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和现有产业优势,划分“盐化工产业园”、“特种玻璃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等功能区,突出产业特色,建设一区多园。
同时,在园区与市区之间加快建设快速通道,开通城际“直通车”,在园区内部以“园区快车道”相通,形成以园区中心组团为核心,功能区分区组团为补充的环型发展产业带和产业集聚区。园区优势产业明显,工业基础较好。区域内现有各类企业300余家,已经初步形成了特种玻璃及电光源产业、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优势产业。
园区交通条件优越,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园区地处国家特大型企业一一中原油田生产开发腹地,石油、天然气、卤水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园区交通便利,路网畅通。京九、京广两大铁路干线形成两翼,长泰铁路横贯东西,京珠、大广、德商、濮鹤、濮范、东日六条高速公路形成园区外围的环状路网,拟建的濮阳市区到园区的“城市快车道”,将把园区与市区连接成一体。
2017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完成合同额7.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营业额6.87亿美元,下降4.2%。

电子商务产业园

河南濮阳电子商务产业园是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级电商园。园区位于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工业城内,园区总投资2.8亿,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形成了商务办公、创客空间、路演中心、仓储物流、生产加工等五大功能区。
由河南濮阳电子商务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并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了电商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开局。目前,中国网库、世界工厂网、上海物流汇、上海爱网特等60家电商企业已成功签约,40家企业已正式运营。

九大产业集聚区

经过几年的规划建设,濮阳市的产业集聚区已从初期的打基础、引项目、拉框架发展到了扩规模、增效益、提水平的新阶段。濮阳市9个产业集聚区将以提质增效为主线,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强化集约节约发展、强化体制机制完善,力争实现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全年9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32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280亿元,基础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投资4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