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电光源出口基地

依托天然气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濮阳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以城关镇、文留镇、柳屯镇、户部寨镇、庆祖镇为核心区域,大力发展电子玻璃及电光源产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紧紧抓住东部沿海电光源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强力招商引资,引来了一大批电光源产业项目。如总投资5亿元的武汉力诺公司、总投资5亿元的家雄灯饰有限公司、总投资1.3亿元的河南新光灯饰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的濮阳华珍电子有限公司等。

河南省特色专业化工产业出口基地

濮阳市是河南省最大的专用化工品生产研发地和出口基地,年产量达1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4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60%。中原大化年产38万吨合成氨、75万吨尿素、40万吨尿基复合肥、6万吨三聚氰胺等产品,是亚洲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河南宏业化工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硫脲与FAS纸浆漂白剂专业生产供应商,全球最大的糠醇生产基地;蔚林化工橡胶促进剂小吨位品种领域是国内品种最齐全、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迈奇科技成为亚洲最大的锂电池原料生产基地;惠成化工是目前国内产量最大、品种最全的氢化酸酐生产企业。

河南省石油装备出口基地

濮阳市在濮东产业集聚区内规划设立了近三平方公里的石油机械装备专业园区,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首批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在财政、金融、科技等方面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目前,濮东石油机械装备专业园区已实际落户石油制造企业77家。同时,濮阳市正在创建省级“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级“石油装备出口基地”,这些都将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后发优势。
濮阳市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龙头企业与配套关联企业良性互动,培育形成了以中原特车、中原总机厂、中石集团、双发实业、信宇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天地人环保公司、东昊公司、东方龙公司等众多企业为躯干的优势主导产业。濮阳市现有石油装备制造企业9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了27家,超10亿元的企业3家。其中,中原总机、中原特车、信宇石油机械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国石油石化装备生产“五十强”企业。

河南省羽绒制品及服装加工产品出口基地

为推动羽绒服装及制品产业转型升级,台前县制订了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台前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激励政策(试行)》,成立了羽绒服装行业发展领导小组,累计投资超过百亿元,并规划建设了以羽绒为主导产业的省际特色产业集聚区、羽绒及服饰产业园、中国飞天羽绒工业园等大型园区。同时引进和培育了瑞翎实业、众鑫羽绒等40多家羽绒制品及服装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瑞翎实业、华泰羽毛、武元制衣等10余家出口主导型核心企业,并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发展大型鸭鹅养殖示范基地9个、养殖场200余个,鸭鹅存栏150万只,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
以骨干企业为重点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发展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建立研发机构,搭建研发平台,努力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雪鸟实业被评为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南省羽绒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宏宇羽绒被评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众鑫羽绒、华泰羽毛2家企业被评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雪鸟实业、众鑫羽绒2家企业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近3年,累计投入科技研发资金达1.52亿元,成功申请国家专利技术54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5项、外观设计技术4项、其他专利25项。积极发展产业电子商务,规划建设了羽绒展览馆,并与唐贸羽绒城合作建设了羽绒交易中心。羽绒交易中心主要依托唐贸羽绒城实现网上在线交易,唐贸羽绒城是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和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支持下的羽绒B2B电子交易平台,通过电商模式直接对接买卖双方,使产业逐步实现网络化,走向更为广阔的全国市场、国际市场。

河南省杂技文化出口基地

濮阳市杂技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盛兴于明清及近现代,与河北吴桥并称为“杂技南北两故里”,并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悠久的濮阳杂技在不断创新中,吸取了现代舞蹈、艺术体操、戏剧、武术的艺术精华,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也走出了一条集教学、创作、表演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新路子。目前,全市有各类杂技团体300余个,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经营收入8000余万元。其中,每年在海外演出的队有50余个,年演出1万余场次,年创汇1000余万美元,足迹遍及亚、非、欧、美等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宣传濮阳、提高濮阳知名度,扩大对外开放,展示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濮阳杂技这一文化艺术瑰宝,彰显濮阳杂技的价值和魅力,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积极引导杂技企业走出去,三是加快杂技产业园区建设。